首頁 > 科技要聞 > 科技> 正文

新 iPad Pro 是怎樣成為蘋果史上最薄產品的

愛范兒 整合編輯:龔震 發(fā)布于:2024-05-12 23:20

 

這是全新 iPad Pro 的宣傳標語,有點擦邊諧音梗,有點莫名的巧妙,也有點肉眼可見的自信。

5.1mm,是蘋果有史以來造過最薄的一個產品,沒有之一:

-iPhone SE:7.3mm

-iPhone 6:6.9mm

-iPad Pro 第六代:6.4mm

-iPod nano 第七代:5.4mm

記得看發(fā)布會時,我和編輯部的伙伴們有兩個吃驚的地方:一是竟然在 2024 年的蘋果廣告里還能看到 nano 的身影,二是全新 iPad Pro 竟然比 nano 還要薄,不可思議。

我們和其他媒體上手實測的第一感受是真的薄,圓弧中框和曲面屏,即便不上手,也能在官方圖上看的出來:

它薄得很實誠,甚至有點不真實。

一套減厚組合拳

光從紙面數(shù)據(jù)看,11 英寸的 iPad Pro 厚度為 5.3mm,13 英寸版本的為 5.1mm。

就像攤煎餅一樣,攤得越開餅越薄,最后,蘋果史上最大的 iPad 也被攤成了最薄的產品。

把 iPad Pro 做薄,并不是簡單地在尺寸上做減法,任何一個部件的改變,都是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的調整。

和前代相比,全新的 iPad Pro 表面上有兩處明顯的變化:鏡頭和 eSIM 卡。

從遠處看,新設備的鏡頭模組并沒有很明顯的變化,拿到眼前觀察才會發(fā)現(xiàn),原本屬于超廣角鏡頭的位置,現(xiàn)在被替換成了一顆 LiDAR 激光雷達。

2020 年初,蘋果第一次把雙攝像頭模組帶到了 iPad Pro 上,一顆 12MP f/1.8 主攝+一顆 10MP f/2.4 超廣角鏡頭,當時這樣的設計被稱為「方便視頻創(chuàng)作者有更廣闊的拍攝焦段」。

蘋果官方也解釋到:「專業(yè)相機、專業(yè)音頻和大屏幕的結合使 iPad Pro 成為創(chuàng)意專業(yè)人士的多功能移動工作室,包括電影制作人、視頻專業(yè)人士、播客和其他內容創(chuàng)作者!

不過嚴格來說,新 iPad Pro 的攝像頭不止有兩個,在旁邊灰色的開孔里還藏著一個傳感器——激光雷達掃描儀,它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負責讓 iPad 感知到外部的三維世界。

四年之后,蘋果終于將這堆飽受爭議、功能冗余的傳感器進行了優(yōu)化,去掉了那顆超廣角鏡頭。

直至今天,我們仍然沒有從官方的口吻中,找到在平板上「加入雙攝」的合理理由,也沒有在新款機器的宣傳里發(fā)現(xiàn)「去掉雙攝」的合理解釋。

不過作為 iPad Pro 的使用者,我們還是能從日常體驗里找到幾個左右橫跳的理由。

首先,拿平板拍照本就不常見,也不順手。身邊最多調用平板后置鏡頭的朋友,一般都是上課/開會時用筆記軟件拍照記錄,及時性很強,只要看得清就行。

其次,兩顆鏡頭并不會給這類場景的拍照體驗帶來質的改變,而且蘋果設備上的兩顆平行鏡頭,其實是為空間視頻做的技術準備。

但又因為平板的設備形態(tài),不太適合做一臺攝像機,所以利弊權衡之后,去掉多余追求輕薄才是更優(yōu)解。

另外一邊,eSIM 技術也在發(fā)力。

去年悄摸更新的 iPad 10 eSIM 版已經有了這個苗頭,只是沒想到在 eSIM 還未在國內大面積鋪開的當下,蘋果對實體 SIM 卡的斷舍離速度,快得有些出奇。

不過這也不是什么新技術, eSIM 就是把主流的 nano-SIM 卡再砍掉 9/10 ,直接嵌在手機主板上,和其他零部件在出廠前一起打包封裝,你看不見也摸不著。

eSIM VS Nano SIM. 圖片來自:freepik.com

如果你在海外,購買的是 eSIM 版的手機,那就可以直接在運營商的 App 里激活手機號碼, 或者購買套餐,并且支持「一號雙終端」,可以與另一個 eSIM 附屬智能設備共享同一個號碼和套餐。

之后通信廠商會通過「空中寫卡」,將你的手機號、套餐類型遠程錄入 eSIM 卡,不用再跑一趟營業(yè)廳。

要是哪天想換手機了,也能通過「遠程辦理」把舊手機的信息注銷,并通過相同的方式激活新設備上的 eSIM。

國行與美版 iPhone 15 Pro Max 主板對比. 圖片來自:米景

eSIM 對于電子設備本身的意義,就是節(jié)省了一大截的內部空間,多出來的位置可以再次進行空間優(yōu)化。

全新 iPad Pro 在消費者能感知到的地方, 用「去鏡頭+去卡槽」的組合拳,減少了硬件對內部空間的依賴,為「蘋果史上最薄」的產品做出了一定貢獻。

當然,要達到 5.1mm,能做出的改變還遠不止這些。

芯片+新屏

全新 iPad Pro 的這塊屏幕,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楚。

官方這次設置的「彩色散射屏!梗芎玫卣宫F(xiàn)了新屏幕的優(yōu)勢。

蘋果官方稱,這塊屏幕的名字是「全新超精視網膜 XDR 屏」,并且運用了雙層串聯(lián) OLED 技術。

兩者結合在一起,就有了「以假亂真」的顯示效果,屏保中間的圖案,就像浮雕一樣有了 3D 感。

更好的屏幕表現(xiàn)只是一方面,雙層 OLED 技術也是 iPad Pro 變薄的核心原因之一。

上一代 iPad Pro 采用的是 LCD 技術,一般我們會更加習慣稱之為液晶顯示技術。

LCD 屏的液晶和彩色濾鏡片本身不發(fā)光,而是通過調整液晶分子的排列,來控制它們對通過的光線的扭曲程度,進而調節(jié)光線的亮度和顏色。

真正發(fā)光的實際上是在最下面的背光板,我們總是聽到「LCD 屏幕對比度不行,不能做到全黑顯示」就是因為在液晶屏里,背光板常亮,盡管能夠通過偏振片和液晶控制光的進出,但還是沒法做到純凈黑。

這很像皮影戲的工作原理,最后面的光源一直處在工作狀態(tài)。

而 OLED 屏幕中的每個像素都是自發(fā)光的,因此不需要背光系統(tǒng),這使得 OLED 屏幕可以做得更薄。

原理類似于近些年大火的熒光舞。

另外,對比兩種技術的屏幕結構,LCD 屏幕的結構中還包括多層,如兩層極化片、液晶層、彩色濾光片等,這些層疊加在一起也增加了整體厚度。

OLED屏幕的結構相對簡單,因為每個像素直接在電流的激發(fā)下發(fā)光,無需額外的結構層。

而且,LCD 的背光必須通過多個層面才能到達觀看者的眼睛,這包括液晶層和色彩濾光層,這些層需要精確的排列和足夠的空間來正確操作光線。

而 OLED 屏幕的光線直接從像素發(fā)出,不需要通過這么多處理層。

大部分朋友應該有注意到 iPad Pro 并不是傳統(tǒng)的 OLED,而是「雙層 OLED 串聯(lián)技術」。

簡單講,雙層 OLED 有三個好處:

-疊加兩層發(fā)光層,可以實現(xiàn)更高的亮度和更好的電光轉換效率,從而降低能耗;

-保持低能耗的同時,提供更高的亮度和對比度,尤其是在黑暗環(huán)境中的表現(xiàn),黑色更深,白色更亮;

-雙層結構可以分散每層的工作負荷,能夠有效緩解傳統(tǒng) OLED 屏幕上經常出現(xiàn)的「燒屏」問題。

雙層串聯(lián)技術,讓 iPad Pro 的屏幕更亮、顯示更真實,能耗降低的同時,也順帶削薄平板厚度。

除開以上所有直接相關的硬件,iPad Pro 的薄,還離不開一位隱藏的「核心大佬」——M4。

關于 M4 的具體參數(shù),我們在發(fā)布會當天的匯總里做了詳細的介紹,不過這顆芯片是如何讓 iPad Pro 變薄的?

首先,M4 芯片中的顯示引擎,可以很好地控制雙層 OLED 每個發(fā)光點,這也讓雙層 OLED 串聯(lián)技術落地 iPad,有了可能性。

另外,M4 芯片中有 6 顆能效核心,而且全部配備了新一代機器學習加速器,這使得 M4 的能效比更高。

根蘋果官方稱,M4 芯片在僅需一半耗電量的情況下,就能達到與 M2 芯片同等的性能;相比輕薄型 PC 筆記本電腦中搭載的最新芯片,M4 芯片更是僅需 1/4 的耗電量就能達到同等性能。

這意味著,M4 芯片在提升 AI 性能的同時,也通過優(yōu)化設計和制造工藝,實現(xiàn)了更低的功耗,從而延長了設備的電池續(xù)航時間。

所以,iPad Pro 才能在續(xù)航不變的前提下,把電池可以做得更小。13 英寸的 iPad Pro,從上代的 40.88Wh,「縮水」成了 38.99Wh。

更小的電池,不變的續(xù)航和能耗,換來的就是更輕薄的機身。

總結一下, 為了做出這臺蘋果史上最薄的產品,蘋果在 iPad Pro 上動了這些「刀子」:

-去除超廣角鏡頭

-剔除卡槽,采用 eSIM

-搭載雙層 OLED 串聯(lián)技術

-減少了一個麥克風(現(xiàn)在是 4 個,原來是 5 個)

-搭載一顆能效比極高的 M4 芯片

如果有機會,我建議感興趣的伙伴到線下感受一下 iPad Pro 的 5.1mm,一定比你以往摸過的大多數(shù)電子設備都要薄,甚至薄得有些脆弱。

那么,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:

蘋果為什么要做一臺「超薄平板」?

其實把產品做薄,是整個科技行業(yè)主旋律,雖然近些年這種對「薄」的追求逐漸放緩了腳步,但其實輕薄早都刻在了當下每一個產品的基因里,更重要的是,我們也早已經習慣了這種薄的手感。

從產品的角度出發(fā),薄只是各項技術進步中的附屬品:

-變薄的產品有更好的便攜性,當產品能長時間帶在身上,人們也就有理由更頻繁地使用設備;

-薄的背后,是人們對精致、簡約產品的追求,不管是美觀還是現(xiàn)代感,輕薄總是能凸顯二者的特點;

-薄是一種表象,輕薄產品的背后往往是因為某項技術的重大突破:電池、鏡頭、芯片等等,因此薄型設計常被視為工程和技術創(chuàng)新的標志;

-薄也代表著功能技術的高度集成,許多功能和組件被微型化和整合后,不僅使設備更加高效和強大,而且還可以在不犧牲性能的情況下,實現(xiàn)更薄的設計。

縱觀整個行業(yè),「輕薄」的正面影響無外乎這些,回到這臺 5.1mm 的 iPad Pro 上,其實還有獨屬于蘋果的考量。

蘋果做芯片,與業(yè)界主流的「先做芯片,再看如何調用芯片能力」不同,而是提前規(guī)劃好產品路線,需要在產品用上什么技術,實現(xiàn)哪些功能,從而去設計芯片。

不是看當下有什么,而是從「我們」需要什么出發(fā),根據(jù)最終的需求完成一整個產品的設計。

不僅是芯片,其他產品中也體現(xiàn)著蘋果的「設計哲學」,就像這臺超薄的 iPad Pro。

iPad 的定位一直被詬病:沒有手機的便攜、沒有電腦的性能。夾在二者中間問世的 iPad,也把自己夾在了夾縫中。

尷尬的定位是因為將本身的短板和其他設備的長板進行比較,所以越比越弱,也就形成了「買前生產力,買后愛奇藝」的調侃。

但是轉換思路,按照官方「結果導向」的方式思考,我們就會發(fā)現(xiàn) iPad 的過人之處:在辦公、學習、娛樂等場景里,它比手機的功能強大且豐富,也比電腦的體積便攜且好用。

所以做一臺性能接近電腦,功能強于手機,而且還更加便攜的設備,就成了 iPad 當下和今后的生存之道。

如此看來,蘋果史上最薄的產品,搭載一顆性能爆表的 M4 芯片,也就不單單只是炫技這么簡單的事兒了。

文章來源:愛范兒

愛范兒

網友評論

聚超值•精選

推薦 手機 筆記本 影像 硬件 家居 商用 企業(yè) 出行 未來
二維碼 回到頂部